集約化政府站群平臺的技術架構
集約化站群建設中如何將原有網站的數據進行平滑的移植決定了項目的成敗。首先,對原有網站進行數據梳理分析,除了要分析數據庫的結構字段,還有相關聯的圖片、文檔、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需要梳理。其次,先期采用小樣本測試與數據抽樣檢測的方式進行數據校驗,最終一定要進行大數據量測試檢驗。最后,由于移植總是基于階段性數據進行,因此在網站正式上線之前,要有增量數據同步的預備方案。
如何解決集約化建設與個性化需求的矛盾
1、集約化模式下的統一標準設計:
建立數據規范標準和模板標準
2、集約化模式下的底層數據結構的梳理規劃:
數據管理的集約化與展現的多樣化
云端站間的數據共享呈送的關系鏈
共性數據結構的共享與個性數據結構的擴展
3、集約化模式下建設與修改的靈活度:
站點與欄目的數據克隆與版式克隆
網站展現模板與數據結構的批量修改
4、集約化模式下的入口設計與用戶路徑設計:
組織架構與行政區劃下的功能與分類設計
政府垂直管理機構及部門的橫向與縱向展現設計
集約化異地維護安全的考慮
1、通過政務專網進行維護。政務專網與外部互聯網進行安全隔離從而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性。
2、通過建設VPN虛擬專用網絡,連接到集約化大集中平臺進行安全維護。
3、在集約化大集中平臺內對維護人員設置IP訪問限制,用戶只有通過獲授權的IP地址才能接入到大集中平臺對系統進行維護。
4、采用移動令牌技術,異地用戶在登錄時必須通過非對稱加密令牌碼的校驗。
集約化網站面臨的大并發風險
通過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將各級政府、部門網站大集中管理,子站數量可能高達幾千個,在每天早晨9點至10點,將是信息維護更新和用戶訪問的高發期,系統后臺和發布前臺都會經歷高并發的考驗。如何在高并發訪問的情況下,保證網站的高效運行,既關系到政府網站的辦事效率、服務能力,又影響到政府形象。為了解決集約化站群前后臺大并發問題,首當其沖的是建立強壯的平臺和系統架構,在進行系統設計時就應當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其次,通過采用云計算平臺的負載均衡、彈性計算等技術,降低網站訪問通道的負載;再次,通過對前臺頁面的優化,采用靜態頁面前臺發布的方式,減輕后臺服務器壓力,提高網站訪問效率;最后,采用CDN加速技術,提高請求的處理效率和應對慢速鏈接對后端服務器的影響,提升系統的抗負載能力。
建立對內和對外的一體化統一身份認證體系
建立集約化站群,在資源和信息整合之上,最重要的是用戶體系的整合,同時還要考慮統一授權管理、單點登陸等問題。
一個完善的服務型政府門戶網站往往有很多應用和服務功能,如互動交流、網上辦事系統、建議提案、便民服務查詢等等,而這些系統后臺往往都有各自的內部獨立用戶體系。特別是不同地區政府和部門網站往往由不同的應用商獨立開發,采取各類相異的用戶認證方式。建立集約化平臺的統一用戶認證體系將有助于對各類應用和服務進行整合和貫通,也有助于PC端和移動端互聯網用戶間的貫通。
集約化平臺的數據如何共享和利用
集約化平臺建設已經把所有的系統進行了大集中。然而,對于各部門和下級政府部門而言也存在數據的再利用和再展現問題。因此集約化平臺必須考慮設置完善的數據API調用接口和基于分布式服務框架HSF的應用部署。所有應用和數據都由平臺統一進行封裝,所有系統應用都作為單個服務進行調用,對服務和數據的調用將統一通過規范的應用接口和服務框架進行,這將有助于提升服務的可用度、復用度和應用的擴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