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麻豆精品视频-国产麻豆精品免费视频-国产麻豆精品免费密入口-国产麻豆精品高清在线播放-国产麻豆精品hdvideoss-国产麻豆精品

首頁 > 新聞中心  > 信息資訊

持續發展的電子政務之道

發布時間:2013-7-11 11:20:59 瀏覽次數:

        一:自上而下建立統一的發展規劃、技術標準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電子政務更是如此。我們應該根據電子政務的自身特性,吸取近年的建設中所產生的經驗教訓,明確的發展目標和各個部門、各個行業的任務、目標,并且要有組織、有步驟的按照先易后難、逐步推進的原則進行實施,這樣才能適應電子政務本身的特性,并指導我國電子政務的正確健康發展。此外,制定全國甚至與國際接軌的統一的技術標準也是當務之急。技術標準化是電子政務系統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安全可靠的必要前提。當前,我們應該盡快形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既適合我國政府行政管理特點并與國際標準兼容的電子政務標準。再次,必須要同時建立電子政務相關制度和法律體系。制度建設是電子政務順利推進的一個根本保證。在推動電子政務中,各地遇到的最大困難不是資金、技術,而是傳統的行政弊端。解決這一問題,要把“電子政務”同“政府管理創新”相結合,建立完善一系列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

        二:立足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大力發展跨部門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

        電子政務建設應該始終圍繞著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這一根本目標來進行,才能為其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資金條件。當前,我們應當積極建設跨地域、跨部門的政務應用系統來實現這個任務。大家知道我們國家除了“12金”工程外,大部分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都是在本部門、本地區內部,按照行政機構的組織和要求進行實施??绲赜?、跨部門、面向政務的應用系統往往由于部門條塊分割等管理上的原因而難以組織和實現。然而按照行政機構來實施電子政務應用,更多的是提高了事務辦理速度,只能從“量”上提高行政效率,但是較難同時實現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標,往往還要增加行政成本。只有面向政務,建立跨部門的應用,才能從根本上進行業務優化、流程再造、管理創新。管理結構的優化變革能從“質”上帶來真正的高效率,實現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標,進而為電子政務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資金條件。

        跨部門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不但是政府履行某項職能的工具,同時還是提供管理創新機遇的環境與技術平臺??梢哉f,建立面向政務的跨部門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是實現“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急切要求,也是當前電子政務建設的難點和重點。沒有跨部門的電子政務應用便不可能真正實現“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標,也不可能讓電子政務建設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組織建設和體制創新,實行政府CIO制度

        按照國際通常做法,實行首席信息技術主管(CIO)制度是推進電子政務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政府CIO應該是經過專門培訓的復合型人才,是有政務管理和信息技術兩方面專業技能的各級行政領導,他們既對本部門的行政一把手負責,也接受上級CIO的業務領導。由各級政府機構的CIO在國家信息化管理機構的統一領導下,貫徹落實統一規劃、頂層設計、標準、規范,協商、組建和管理跨部門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保證應用整合和信息資源整合達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標,最終保證電子政務的可持續發展

。

        四:以社會公眾為中心,以他們的需求為導向設計服務流程

        電子政務的本質就運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向社會公眾提供高效優質、規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與服務。它是對政務流程的再造,即利用信息技術和其它相關技術,來構造更適合信息時代的政府結構和運行方式。因此,在電子政務的建設中要實施“以用戶為中心”的戰略,把企業和公眾真正作為用戶,以用戶的需求為出發點,圍繞著這些需求來提供服務。電子政務只有實施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戰略,用戶才能真正體會到的政府服務,才能得到最大的實惠和便利,從而也為政務系統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在實施“以用戶為中心”的過程中,主要了解用戶并進行用戶細分。電子政務的用戶可以分為政府工作人員、社會公眾、企業單位、其他政府機構、非盈利組織等。為了把握每個用戶的真正需求和情況,用戶細分應該說是做得越細越好。要針對政府提供的信息、辦事事項實施個性化的服務策略。用戶的需求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因此很有必要對每一個用戶的特殊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服務。這就要求政務系統在完成用戶細分的基礎上,把信息和服務也進行細分,把個性化的信息內容及時提供給需要的用戶。

聯系方式
QQ:249168441
聯系電話:029-89381912    13891999785
地址:西安市高新區天谷八路156號軟件新城研發基地二期A1棟406室
2009- 2020 西安千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ICP備案編號:陜ICP備11005413號      陜公網安備61019002003100     本網站支持IPv6